“我们要建立一些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来推动知识城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能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完善人才创新机制。”
在11月6日举办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专题解读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做了如上表述。陈文玲教授表示,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我国“一带一路”特别是南向陆海大通道上的创新点,还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重要国家战略。
今年8月,《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批复强调,《规划》实施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型经济,打造知识创新高地,大力吸引国际创新人才,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
陈文玲教授认为,知识城将来要构建靠知识驱动的产业体系,就要突出人才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把知识城变成国际人才的自由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超前的设计,是一个完全要超越原有的区域空间布局的一个规划。 ”
为此,陈文玲教授建议,放宽高层次人才的签证、居留许可,另外,尝试将知识变为一个数据全开放的区域,便于高层次人才真正发挥其创造力。“知识城要探索打造与众不同的人才最优、集聚知识最优、创新能力最优的战略高地,就要拿出新的突破性的政策,来解决人才创新实际上的难点痛点堵点,才能实现国家战略。”
陈文玲教授还表示,世界著名湾区的共同特点是超强的创新能力、高效的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功能、广泛的外溢效应、便捷的交通系统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推进规则标准衔接,破解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制度难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而知识城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创造若干个填补空白的国际标准规则或者原创性的知识引导创造,引领科技的思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