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期广州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沙龙上,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从吸引人才的角度出发,为知识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下是现场发言摘要。
知识城的发展,从名义上的知识城转到实质性的知识城,怎么转?首先来看吸引人才的三个层次。
第一,吸引人才最基本的竞争力在于工资。知识城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我4月份到旧金山湾区去看,有一些中国博士后在那里就业,年薪23万美元,美国现在年薪大概是14万,这个地方非常高,就吸引了全球人才,这是企业给的。吸引人才靠什么?靠企业能不能拿出钱来,人才最基本的竞争力就在工资上,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无论是理论论证,还是很多世界学者的观点,一个城市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工资高。比如博士生毕业后都往深圳跑,因为深圳的工资高。谁给的工资高?一定不是政府,首先是企业,然后把全球的资源吸引进来。从国内的角度来讲,各个城市都在使劲,武汉、成都都在吸引人才,政府下了大力气,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这是需要的。但是,没有好的企业,这些是不可持续的。举例来说,华为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人才?年薪70万或者更高一点,这是企业给的,不是深圳给的。其他地区能给到吗?现在武汉注册的博士最后到深圳来转化,他为什么到这里转化?看中什么呢?所以我觉得,现在国内人才大战,各个地方都着急,但是如果没有企业、没有园区,那么可能短期指标会上来,但是不可持续。
第二,吸引人才需要产业集群。高科技的企业的生命周期很短,能够研发出来当然是好事,研发不出来怎么办呢?这些人才来了以后,专业性又这么强,于是要寻找专业差不多的企业,所以需要企业聚集。很多博士回了二线企业,但凡公司有点风波,出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去哪里呢?他没有地方去,因为没有其他相当的企业让他留下。所以,大量创新的人才为什么还要往一线聚集?第一,公司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他可以寻找到相同专业的企业和机会,第二,这些专业的人员发展有了一定实力以后,他一定要裂变出来,所谓的孵化。假如他自己想出来创业,要有这样的机会。知识城叫什么东西不重要,关键是实质性的东西,黄埔区、开发区也有技术的涵义,那么知识经济时期究竟需要什么?现在工业城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做的越来越大,但从区域的角度来讲,产品之间、企业之间都有围墙,没有相互的联系。过去广州开发区的企业,有美国的企业、瑞士的企业,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现在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新时期的研发是知识城最基本的特点,知识要流动,流动就要打造专业化平台。既要和原来的行业有内在的联系,同时要创造裂变。
第三,吸引人才需要完善的公共配套。人才的需求多样化,除了自身的事业以外,家庭、小孩的教育、医疗、社会背景、社会福利、社保等等的安排也很重要。为什么美国硅谷从那么小的地方,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房子,这些东西带来了交通的拥挤。不仅仅是这个地方,印度的班加罗尔也是这样不断的往东部扩展。政府提供的东西是第三个层次。
所以,在人才引进三个层次中,政府首先要通过营造环境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把创新、创投、创业这三块联系在一起。深圳的问题也是这样的,深圳985、211一所大学没有,2014年就成为全国创新型的城市,凭什么呢?我们一直说创新有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教授,一个轮子是创投。深圳有这个轮子,他可以把流动的人才吸引过来。所以,要创造一个让别人拿着专利到你这里转化的机会,因为别的地方找钱不容易,你这里找钱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搞创新,或者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可能和原来的工业逻辑不太一样,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裂变和孵化,就是形成专业化的集群。面积不一定很大,一栋楼里面可能就孵化出多少独角兽。一个月前我到香港数码港调研,1万平米,他们创新需求非常强,没空间,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和腹地结合,把创新平台做的更大一点。开放不简单的是人开放,关键是思维开放,能不能走出去进行有效的合作。香港数码港有4个独角兽,1个独角兽是引进来的,3个独角兽是孵化出来的。
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一定是与全球创新中心相联系的,没有与全球创新中心相联系的发展都是有问题的。班加罗尔为什么兴起?就是因为能够接人家的软件,然后班加罗尔发展起来了。所以,他们都是和全球的创新相联系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自己一定要把全球的园区资源集聚起来,瑞士的科技园区就一栋楼,但这栋楼里面和其他全球的专业领域产生着紧密的联系,它不是在空间上,而是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先把人引进来,孵化和裂变是知识经济园区最基本的竞争力。上个星期在珠三角调研,我就调研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台资企业、制造企业都想留在珠三角,因为珠三角配套完整。知识经济不能孤立的发展,在全球背景下,还是要对外开放。越开放越复杂,比如生物医药的发展,比如5G带来的上下游的产品,这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这是企业的事情。我们扶持这样的企业,然后切入到珠三角的供应链中,做其中一个环节,或者是从链条里衍生出一些东西做大,这在广东非常需要,也是新时期知识经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