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官网!
搜索

中国光伏正形成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返回

2021-01-08来源:经济日报阅读:464次

在多重利好与国家战略指引下,光伏产业已经正式迈入倍速增长时代。无论是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还是气候雄心峰会上明确2030年1200GW以上的中期目标,都充分指出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有望在下一个十年形成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随着2021年的到来,“十四五”及光伏平价上网时代已经开启,光伏发电正以常规能源的身份参与其中,且增量空间巨大。在此背景下,要真正提高光伏在发电领域的竞争力,光伏行业从业者和光伏产业投资者,都必须聚焦技术创新。为此,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能源创新实验室最新发布了《中国光伏产业创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光伏全产业链的协同技术创新将在“十四五”乃至未来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光伏发电相对于其它能源,有着无可比拟的成本下降速度。相关数据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国光伏累计装机约240GW,是“十二五”末的5.6倍;从制造端看,多晶硅价格下降24.9%,硅片、电池、组件价格下降50%以上,系统造价也下降了47.2%。

光伏成本的下降,有着明显的持续迭代效应。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光伏硅片经历了多晶到单晶的更替,未来还有异质结等新技术路线;硅片尺寸也经过多次迭代,提前进入到M12时代;组件功率也于2020年下半年全面迈入600W+的门槛。光伏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带来的是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

平价上网对光伏发电降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光伏产业在各个环节面临着新的技术创新机遇。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电站运维等各个环节,都在技术创新与迭代上有着优秀表现与储备。以技术创新实现高效、高功率、低成本,将是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上中游环节占据了全球的龙头位置,并优势明显。《报告》提出光伏下游电站运维、末端光伏板回收等环节上的技术依然有所欠缺。因此,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在下游有着更为巨大的创新空间。

以无人机电站巡检为例,国内无人机巡检公司大多停留在硬件设备层面,而国外领先的公司已经将关注点转移到软件和数据分析层面。因此国内无人机巡检的一大痛点在于故障识别率低,误报率偏高。而光伏电站对运维的重视程度较低也导致了国内运维供应商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和国际一流企业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