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官网!
搜索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返回

2019-08-30来源: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阅读:1651次

2019年8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广州高新区揭牌。该研究院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高新区、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共同创建,旨在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俞大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香港大学教授李玉国,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恩柏、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澳门大学教授须成忠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

协同创新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新引擎

研究院是响应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借鉴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发展工程技术的运行机制而设立,采取“国际协同实验室”发展先导技术,围绕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光电子技术与系统、新能源、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6个重点领域,整合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全球化前沿创新策源中心、交叉创新融合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研究院建成后将整合国际一流大学10所左右,聚集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每年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100名左右;每年创造具有竞争能力的重大技术20项以上,新增创新创业企业10家以上;为100家左右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的枢纽和旗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组建,拟按照“1+4”模式设立,即在广州设立一个管理本部,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分步组建4个分中心,其中广州分中心拟由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牵头组建,其他三个分中心研究院参与组建。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希望通过此次共建,充分发挥共建各高校人才、科研优势与广州高新区的资源、空间和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广州科技创新和城市转型发展。

开放合作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

揭牌仪式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署大湾区著名高校协同创新备忘录;香港科技大学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署合作及启动首批前沿技术研发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的签署,进一步深化研究院与湾区著名高校结构性合作关系,为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发展、创新创业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院是以打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充分发挥独特协同创新模式的示范作用,在研究院丰富创新资源的带动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激发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潜能及产业发展。

“黄埔实验室”组建进入新阶段 “科创十八罗汉”继续发力

广州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迅速推动“湾区+创新”工程,集全区之力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重点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形成了“1+18”产学研一体化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是组建科学技术融合、前沿学科交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黄埔实验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力量的“科技黄埔军校”。“18”是指加快建设18家高水平研发机构,集中力量推动该区在大科学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新型研发机构与创业孵化平台培育、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快速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是18家高水平研发机构之一,也是"黄埔实验室"的核心建设单位。该研究院的揭牌,是继昨天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广东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等4家高水平研发机构揭牌、签约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我区“1+18”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蹄疾步稳。广州高新区将继续以“黄埔实验室”为引领,依托龙头企业、中科院、高水平大学等18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参与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科创十八罗汉”,抢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