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官网!
搜索

上半年广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4820.7亿元,同比增长24.7%返回

2021-07-26来源:南方+阅读:326次

2021年1—6月,全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4820.7亿元、利润总额39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和19.7%;截至2021年6月末,市区国企资产总额5.08万亿元、净资产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2%。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和改革的要求,聚焦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开展资本运营,注重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行资本布局,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初步探索形成国资产业迭代升级、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升、国有经济后劲增强国资运营“广州模式”。

发挥国有资本撬动效应,靶向发力补链强链扩链

并购山河智能、金明精机、苏交科、博世科等企业,填补广州在工程机械、特种设备、薄膜装备、通用飞机制造等领域空白;收购长城乳业、深圳信义科技、中科江南等,重组辉山乳业……近年来,广州市深化资源整合,并购行业头部企业,发力新兴领域,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智慧金融、人脸识别、航空航天、氦气、交通等产业,依托并购整合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完善全产业链体系。

以龙头企业推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与协同,控股潮州、韶关农合机构,以广州港为主体整合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完成省内9个港口资源整合布局或整合,助力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稳居全球第四、第五(内贸集装箱居全国第一)。

设立国资基金群,发挥基金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以让利部分管理费和超额收益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推动资源向初创企业集聚,一定程度上解决早期项目融资问题;开展投资运作,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中长期投资模式,投资阶段覆盖VC、PE、Pre-IPO等多个阶段,满足企业各发展阶段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广州拥有市一级政府投资基金、市属国企投资基金合计114支,实际管理规模近900亿元,合计投资项目680余个,累计滚动投资超1000亿元,投资项目中13家已成功实现IPO上市。

借力混改“招大引强”,整合上下游做大产业链

广州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深化混改,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混改,通过“IPO上市”“二次混改”“双向混改”“精准混改”“重点领域混改试点”等一套组合拳,深化市属国企与央企、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合作,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十三五”以来,引进各类非公投资者1.6万余户,涉及投资额超800亿元,一级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1/3,二级及以下企业近六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层面混改率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实现广州港股份、广州农商行、广州酒家、广哈通信、广电计量、地铁设计院、越秀服务7家企业IPO上市,相较其他一线城市力度最大、数量最多。目前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有33家(含2家A+H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领先同类城市,上市公司资产和营收占竞争性板块比例超过70%。

此外,在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方面,广州积极推动平安广州交投广河高速公路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国内首批公募REITs)挂牌上市,总募集资金规模91.14亿元,其中战略投资者配售比例达78.97%,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推荐至证监会9个首批试点项目中募资规模最大(占首批产品募集总规模的近1/3)、战略投资者配售比例最高的项目。

作为首个提出国企“二次混改”城市,广州11家(次)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募资金额超600亿元“二次混改”,募资规模全国第一。其中,广汽集团定增150亿元成为全国地方国企最大规模的再融资项目。2020年广电运通启动非公开发行股份并募集资金工作,引入广州城发作为战略投资者。广百股份购买友谊集团100%股权,并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7亿元配套资金。

打造现代产业发展平台,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

以聚龙湾现代服务产业园、广建黄埔金博绿色建筑智造中心、广智南沙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广药白云医药基地、二棉厂中国(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东南西北中”五大园区为首的系列现代产业园区,在近几年不断整合,形成集聚化发展模式。为广州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下平台优势。广州市推动盘活企业存量土地,已形成19宗首批整备地块方案,涉及城市公益设施、新兴产业园区、菜篮子工程等改造用途。五大园区项目建成运营后总产值达3000亿元,创造税收300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额预计超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