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个世界气象中心分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正式启动!
目前,全球共有10个世界气象中心,其中中国气象局是唯一设在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气象中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正式启用,这里也成为全球首个世界气象中心分中心。
11月20日上午,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启动仪式在广州市举行。
该分中心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的举措之一,将承担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预报预测、技术交流培训的职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全球气象业务“桥头堡”作用。
项目知多D
分中心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区内,是2021年至2023年,省、市、区重点项目,也是广州市“攻城拔寨”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历程
●2020年9月,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共建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分中心建设。● 2021年7月28日,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开工奠基;同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网站正式上线。
● 2022年7月18日,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项目顺利封顶。
那么分中心都建了什么?含有哪些独特设计和功能?又将发挥怎样的气象作用呢?和小知一起了解下吧!
集科研、实验、办公于一体
分中心由科研楼、公用设施配套楼和室外气象智能装备综合实验观测场等组成,未来将发挥在区域预报、区域培训、区域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极端天气气候挑战,分享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果。为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分中心采用三面围合布局,在南侧设置开口,引入夏季东南风,利用内部风腔产生“烟囱效应”,营造出四季舒适的微气候条件。
同时通过热辐射和风环境模拟技术,使各层公共空间均能获得良好的热舒适度和空气质量。
打造国内首个全球气象业务服务高地
分中心将承接世界气象中心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预报预测指导产品、技术交流培训的职能,开展“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服务“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国际远洋航运气象保障等多项“卡脖子”技术,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全球气象业务服务高地,助力大湾区发挥全球气象业务“桥头堡”作用。此外,通过国际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气象人才服务高地。
通过构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气象知识经济孵化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优质保障服务,为我国气象知识经济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新的战略高地。
通过构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气象知识经济孵化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优质保障服务,为我国气象知识经济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新的战略高地。
作为国际一流的气象学科创新平台,未来分中心将立足湾区,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打造国内首个全球气象业务服务高地
分中心将承接世界气象中心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预报预测指导产品、技术交流培训的职能,开展“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服务“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国际远洋航运气象保障等多项“卡脖子”技术,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全球气象业务服务高地,助力大湾区发挥全球气象业务“桥头堡”作用。此外,通过国际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气象人才服务高地。
通过构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气象知识经济孵化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优质保障服务,为我国气象知识经济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新的战略高地。
作为国际一流的气象学科创新平台,未来分中心将立足湾区,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